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除了累及关节,还可能影响身体的其他系统和器官,听力系统也不例外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,类风湿患者出现听力问题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,其中耳鸣是较为常见的表现,这背后与疾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,为耳鸣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。
类风湿影响听力的核心机制在于免疫炎症对听觉系统的损伤。听觉系统的正常功能依赖于内耳的精细结构(如耳蜗、听神经)和耳部血液循环的稳定。当类风湿引发的免疫炎症扩散到耳部时,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听力:一是炎症直接侵袭内耳的血管纹、毛细胞等结构,破坏内耳的正常生理功能,导致声音信号的传导和处理出现异常;二是炎症引发全身血管病变,包括耳部的小血管,导致内耳血液循环不畅,缺血、缺氧会损伤听神经和耳蜗细胞,进而引发听力问题。此外,类风湿患者长期服用的某些药物(如非甾体抗炎药、免疫抑制剂),也可能对内耳产生一定的副作用,加重听力损伤的风险。
耳鸣是类风湿患者听力受累的典型表现之一,其特点与普通耳鸣有所不同。类风湿相关的耳鸣多为持续性,声音可能呈现高调蝉鸣声、低调嗡嗡声或搏动性杂音,且常伴随听力下降(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)、耳部闷胀感等症状。这种耳鸣在病情活动期(关节炎症明显时)可能加重,而在病情缓解期有所减轻,呈现出与类风湿病情波动相关的特点。需要注意的是,类风湿患者的耳鸣容易被忽视,因为患者往往更关注关节症状,但若长期不干预,耳鸣可能影响睡眠、情绪,甚至导致焦虑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,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。
除了耳鸣,类风湿还可能引发其他听力问题,如中耳炎反复发作(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耳部易受感染)、突发性听力下降(内耳血管急性缺血所致)等。这些问题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,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,因此类风湿患者需提高对听力异常的警惕。
针对类风湿相关的听力问题,预防和干预需结合疾病本身的治疗与听力保护。首先,积极控制类风湿病情是关键,通过规范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、生物制剂等,减轻全身炎症反应,从源头减少对听觉系统的损伤。其次,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很有必要,建议类风湿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纯音测听、声导抗等听力检测,尤其是出现耳鸣、听力下降等症状时,需及时就医,明确听力损伤的程度和原因。
对于已经出现耳鸣的类风湿患者,可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症状。在医生指导下,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、营养神经的药物(如银杏叶提取物、甲钴胺),减轻内耳缺血、缺氧对神经细胞的损伤;同时,调整生活习惯,避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,减少戴耳机的时间(尤其是高音量使用)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,这些都有助于减轻耳鸣的不适感。若耳鸣严重影响生活,可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,通过声治疗、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改善症状。
总之,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通过免疫炎症和血管病变影响听力,耳鸣是其常见表现之一。患者需重视听力异常信号,将听力检查纳入常规健康监测,在控制类风湿病情的同时做好听力保护,才能全面维护身体健康。